前陣子從電視節目上認識到周慕姿心理分析師,她提出了設立界線而非底線的理論,避免被伴侶控制或情緒勒索。例如在伴侶開始慢慢挑剔和貶低你的時候,必須告訴他「你這樣對我讓我感到不舒服」。大多數的人都不是壞人,並非有強烈的控制欲,但當另一半在權力關係上太弱時,會不自覺地繼續往前直到對方忍耐到觸碰底線。一段健康的關係必須要兩個人都「平等」,沒有一方過強或過弱。 教育小孩也是父母和孩子的權力關係,過於聽話不會拒絕要求的孩子,會讓父母覺得過高的要求和行程就是孩子想要的,進一步要求更多。太過有主見的孩子遇到過於退讓的父母,也讓父母有「管不動」的感覺,無法對孩子發揮影響力。有網紅分享她害怕破壞親子關係,兩相權衡下決定 完全不要求孩子的課業。我自己觀點就是上述的平衡,不要害怕而不對孩子做要求,但是也不要做出超出孩子能負荷的要求。在孩子在努力達成父母要求時遇到挫折,要陪在他身旁支持他,克服困難後一起分享喜悅。 面對吃軟不吃硬的馬鈴薯頭,我避免做一個過於嚴格的父母,不堅持訂下來的規矩一次也不能破壞,會偶爾給他嘗一點甜頭。例如儘管要求他遵守跟我約好的電視時間,但在劇情緊張他還想繼續看的時候,可以答應讓他能多看到一個段落再停止。因為是最親密家人,在家裡可以偶爾和爸媽耍賴,只要知道爸媽平時有清楚地傳達自己的期望,孩子也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當父母最困難的是要不斷地做決定,什麼時候要堅持原則,什麼時候該適當讓步,讓這段關係不會只有一方嚴格主導,而讓另一方長期感到不被理解。每次在馬鈴薯頭抱怨後,如果我判斷後認為這是可以讓步的點,就會跟他討論並調整自己的作法,讓他覺得自己的意見有被媽媽採納。 最近開始意識到空白時間對馬鈴薯頭的重要,我也取消了多場線上課,讓他在放鬆自在的環境下慢活,多花一點時間和自己獨處,而不是疲於奔命地應付眼前的任務。 馬鈴薯頭的空白時間都在做什麼呢?四歲以前他都在塗鴉,五到七歲時大腦有好多故事在跑,埋頭在書桌前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個有電影分鏡感的繪本。他畫畫不是為了得到稱讚或參加比賽,純粹是有強烈的內驅動力完成腦中的故事,畫得不精緻,上色也很隨興。長大一點,他的放空方式變成跟爸爸天馬行空聊天一個多小時,或是像樂高大師那樣不看說明書自己拼樂高積木,有時候也會在房間裡布置一場模型車展或是燈光秀。 馬鈴薯頭的高度自我意識和強烈的性格,讓我無法得寸進尺變成按表操課的虎媽。他在年紀增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