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瑞士後我常常被馬鈴薯頭在洗澡時亂唱的國歌魔音洗腦,遊學兩次約參加了七次升旗典禮,這首歌的旋律就這樣深植腦中。有時候馬鈴薯頭會脫口而出在台灣班上倒數第二天戲劇表演的台詞,或是昨天看書看到「奔」這個字,突然冒出學校規的硬的「走廊不奔跑」這個句子,這些都成為他這段台灣「交換學生」時期的反射記憶。 課業方面,台灣的國小三年級起學校增加了一些瑞士沒有的課程,帶來很不同的體驗。 台語課 馬鈴薯頭不會講台語,這次和上次回台短期上課時都多多少少聽了一些,開始回家會說幾個單字。他寶寶的時候常常聽帽踢熊的台語兒歌,所以知道一二三四的台語怎麼說,再加上喜歡五月天幾首早期的台語歌曲,有時候會模仿台語的腔調開心地亂講一通。 體育課 之前在二年五班時常常因為班上有孩子吵架或打鬧而被連坐法處罰,體育課什麼都沒上到。上了三年級後不知道是換老師或是新班級超級乖,不再有人被處罰了,體育課華麗轉身變成他最喜歡的課之一,他回瑞士後還會一面念著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節奏,示範學校的暖身操給我看。 他交換學生時體育課正在教羽球,或許是從小上網球團班的緣故,他對羽球反射能力不錯,很快就上手變成班上打最好的。有了興趣以後回家還會跟我們或阿公一起切磋球技,平常就算沒有體育課也一定要把羽球拍放在學校,利用短短的下課時間跟別班同學打球。 自然課 這是前班導這學年轉任行政職擔任的科任課。瑞士的三年級只有主題課可能會涵蓋到一點科學,但沒有獨立出來的自然課。馬鈴薯頭爸說讓小學生做實驗是美國的概念,在瑞士小學似乎沒有實驗課程,馬鈴薯頭這次在自然教室從分組操作中學到了食鹽、砂糖和小蘇打粉等的溶解和溶解量概念。 電腦課 瑞士的小學沒有專門的電腦課,但是在馬鈴薯頭三年級時會分給每位小朋友一人一台看起來很高價的觸控螢幕筆電,稍微教導孩子怎麼開瀏覽器登入專門的教學網站做數學練習,有時候會要求孩子帶電腦回家,但規定只能使用筆電做作業,不能任意瀏覽網站。 台灣小學的電腦課是整隊去電腦教室,有專門的老師教一個主題。馬鈴薯頭學到了如何使用Google Maps找到國小的位置並找到回家的路線,也學會了用Google Earth從宇宙看地球和其他行星,這個我本來不會,還是馬鈴薯頭教我的。 英文課 或許是基本句型一、二年級就學過了,三年級每次會依據主題教一些單字,他學到了文具、鉛筆盒的英文怎麼說。馬鈴薯頭的聽說還算擅長,也不需要參與英文課考試,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