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來的育兒策略就是,學齡前的黃金時期衝語言,雖然目前除了兩個母語和英語以外還沒有太多的進展,但已經占掉了大部分可運用時間了。 半年前發現小學的數學很像繪本,可以拿來帶兒子的數學看看,於是我進展過短時間的南一小一上課本,大部分都利用跟孩子出遊坐火車的時間來當作activity book殺時間用。小學課本一開始很簡單的數123,接著就是用畫圈圈的方式開始慢慢進展到十位數以內的加法。可惜我發現兒子的專注力還不夠,按順序數數字雖然可以,但感覺乖乖坐下來畫圈圈算加法好像不太適合他這個年紀,如果要帶,應該要從更直覺或更好玩的桌遊開始。也不是特別計畫,只是我帶數學的動力驟減,最後還是把時間挪去給語言了。 經過這一次未成功的經驗後,我沉澱了一陣子沒特別管數學以後,現在對於數理的早教又有新的體悟了。在開始談到要不要開始帶數學以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學齡前到底需要孩子學什麼。如果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小學時跟著學校進度學會加減乘除,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孩子「現在」學會呢?我們為什麼要現在化身為孩子的數學老師,讓孩子若干年後學習完全一樣的東西呢? 我能理解現在台灣小學生的課業很重,家長想要讓孩子提前學習,減輕未來的課業負擔,更可怕的是,私立小學或好學區的學校可能班上許多孩子入學前就補完小一數學了,不提早教會輸在起跑點上。 我認為數學其實是一套邏輯和解謎的綜合,數學能訓練頭腦思維,但另一方面,只有頭腦思維靈活的人才能真正學好數學。訓練邏輯概念就像是我以前學跳舞一樣,只有基本動作紮實的人,才能把困難的動作跳得很美。如果忽略了基本功硬練進階舞步,會浪費很多時間還是跳得不好看,最後還是要重頭練習基本功。 學齡前應該給孩子頭腦的刺激,讓他們養成思考解謎的能力,而不要直接土法煉鋼拿起小學課本或自修就開始帶。現在有很多類遊戲式的教育和很好玩的桌遊能當brain teaser,也可以增進家人感情,孩子也非常喜歡,大大推薦。另外我去年回台灣時下單了一套數學學習的繪本,年底回台灣時也會挑幾本簡單概念的繪本試試看。 現在很流行小小孩就開始學習寫程式,我的態度也是一樣,現在程式語言這麼多學也學不完,重要的是邏輯要好,才能寫出別人卡住寫不出來的東西。畢竟現在很多程式語言都模組化了,會寫程式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我大學很多理組的科系的朋友到大二實驗需要用到程式跑,為了生存不要被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