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士通過第一階段的議會投票,可以把公司提撥的退休金拿來當購屋基金。我跟同事認為這個法令會讓一去不回的房價上漲得更嚴重,我老闆認為年輕人無法買房最大的原因就是存不夠頭期款,等到存夠以後房價漲得又更多,所以這個法令可以消弭一些年輕人在購屋時的劣勢。 到底瑞士人會不會買房子呢?以前利率較高或許比較多瑞士人寧願租房,但隨著低利時代的來臨,我身邊存到頭期款的同事們也都加入買房行列。公司的同事持有不動產的比例蠻高的,尤其有家庭的瑞士人幾乎每個都買房了,有些50歲以上的同事除了主要住處以外也買了山裡的度假小屋,不過我們這一輩很多連自住的房子都買不起了,度假小屋是想也不敢想的奢侈。 台灣人買房很常能得到長輩的金援幫忙,意外的是願意贊助孩子的瑞士父母沒有想像中的少。最幸運的是我小姑家,原生家庭願意幫忙買房,另一半瑞士人的父母甚至贊助更多資金,買到房子前也贊助小姑一家住進自己的閒置公寓。小姑的小孩不但有我快七十歲的婆婆一週一次開車來回兩個小時去照顧,另一半的父母也會幫忙另一天,育兒和生活成本都大大減少。 在瑞士看房子的最大問題是房源稀少,想買的地區更是久久才出現一個物件,大部分還是一般買屋者負擔不起的價錢。在其他國家或許可以一天看三、四間,在瑞士一個月如果能看一間就已經算多了,這就是為什麼從開始看房到真正買到房子已經是好幾年後了。大部分人看房都是上幾個主要的大網站看屋主或房仲刊登的廣告,但有很大一部分的物件都是私下交易,例如我們的公寓是因為朋友的朋友住在同一棟,在前屋主貼出賣屋公告後輾轉讓我們透過朋友知道的,從未在市場上公開。另外有兩組朋友則是透過大房仲公司發的新物件通知email買到自己的夢幻公寓。 疫情時代下的房市過熱,性價比高的房子網路上一公布就會收到幾十封的詢問信,如果太多人同時有興趣,通常會通過競標決定花落誰家。網路上列出的價錢很有可能只是起標的最低價,用公告價當成估價依據的知名房屋估價網站低估會真正交易出來的價錢。 以前在不用加價太多就能買到房子,但這兩三年競爭白熱化下買方遇到喜歡的都很敢喊價,也愈來愈難找到划算的投資了。一個朋友在競標買房時被告知會有兩階段出價,但他出價後第二階段競標卻消失了,推測是競爭者跟仲介談好一個定價直接截標不用第二階段,房仲也樂得省事。幸好我們去年買下的公寓直接照定價賣出,如果公開在市場上要競標我們可能也買不到了。 除了競標以外,我們也遇過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