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蒙特梭利理論,孩子在零到六歲中會慢慢出現各種敏感期,例如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數字敏感期、觸覺味覺敏感期等,如果能在敏感期的時候適性發展,效果通常能事半功倍,反之錯過了可能會有負面影響,例如美國曾有一個被狼養大的女孩,因為錯過了零到六歲的語言敏感期,之後透過學習能說出單字但是記不住整個句子,理解力也有問題。 其中一個蒙特梭利的敏感期是大約四歲半到五歲半會出現的識字敏感期。可能有家長會發現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以後,開始對於路標招牌等產生興趣,開始問這是什麼字。我們住的地方沒有中文環境,馬鈴薯頭唯一的中文輸入就是我和繪本。我們從孩子三歲時就正式用基礎漢字五百每天一課認字,可能是年齡還沒到,孩子對認字沒興趣,很排斥指讀學習效果也不好,撐了半年左右我們終於放棄了。 一直到馬鈴薯四歲左右,剛好之前教認字的挫折感已經忘光光了,又看到youtube上直映識字的影片就挑一集重複放給他看。看了幾次以後馬鈴薯頭跟我說這些字他都會了,我測試了一下好像真的有記起來,就又給他下一集,看完四集以後我突然想起那套一萬台幣的基礎漢字五百還擺在書架上生灰塵,就又開始了漢字五百之旅趴兔。 目前花了兩個月左右唸完了150課,比起一年前怎麼念怎麼記不住的挫折,現在學過的幾乎都記得起來,感覺應該是識字敏感期來了。除了中文以外,我們英文兩個多月前開始自然發音和指讀,現在已經能順利指讀牛津樹第三級的讀本,正確率還不錯。日文的平假名從兩歲就開始接觸,怎麼記都記不起來,四歲以後用聯想法的影片配上一點指讀,花了一個多月就記得很牢了,可惜我們被中英文纏身,分給日文的時間少得可憐。 除了認字比較順,馬鈴薯頭很愛觀察每個中文字的不同,會把國字某個部分遮起來,問我是什麼意思,例如「邊」的上面是「自」下面是「方」。學到「陽」的時候他會說看起來很像「湯」,然後覺得「走」跟「是」很像。 根據我非常喜歡的海外學習中文部落格的觀察 ,「 處於識字敏感期的小孩,認識漢字不是像大人一樣一筆一畫地學,而是像照相機一樣,啪啪啪地把字型攝進腦海裏 」。馬鈴薯頭的學習狀況雖然沒有像照相機這麼好,學過一次就記得,但效率好很多,挫折感也少很多。 (連結在文章最後) 可惜的是,根據我自己和朋友的經驗,識字敏感期只代表孩子現在有能力認字,不代表孩子會因此產生認字的興趣。加上生活中還有太多更刺激放鬆好玩的事情,馬鈴薯頭的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