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孩子出生沒多久就上網做足了研究,根據前輩所言,國字可以被小小孩圖像記憶,注音則需要孩子具備拼音的能力才能學會,這也是提倡先國字再注音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不希望孩子太過依賴注音,不去記憶國字) 。我一直以為注音是小小孩很難克服的大魔王,預計要把注音放到很後面,甚至為了學注音,我開始教孩子英文的自然拼音,畢竟注音和自然拼音的系統比較像,結果無心插柳的讓馬鈴薯頭迷上牛津樹,養成閱讀的習慣。 歷時兩年多的不斷失敗後,馬鈴薯頭終於把基礎漢字五百裡面的字都學得差不多了。原本打算繼續跑四五快讀,但是想到要繼續跟馬鈴薯頭抗爭或是盧他一課一課的認字閱讀就讓人厭世。我希望能借鏡馬鈴薯頭因為喜歡上牛津樹在英文閱讀的經驗讓他自然而然的喜歡閱讀,於是決定讓注音提早上場。 就在我拿出一年前花很多時間自製的注音教具,摩拳擦掌要準備開始「教」小孩注音時,卻發現馬鈴薯頭已經能唸出大部分翰林課本首冊的注音了,我只需要加強結合韻和四聲,要不然他憑著感覺也能拚出個大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問他到底是哪時候學會注音的?他說三歲多的時候我給他看了約二十集的巧虎注音,他就自然學會了。這讓我想起馬鈴薯頭之前日文平假名怎麼樣都記不起來,我找到網路上聯想法的影片,他在很快的時間就記起來了,看來他真的很適合用多媒體學習知識,只要找到適合的方法,就能少走很多冤枉路,讓學習更有效率。 這讓我也想到五個月前曾經讓他指讀「大排長龍的螞蟻蛋糕店」繪本,原來他當時就是靠注音的殘存印象外加一百五十個左右的識字量,慢慢拼湊出來的。 看到他已經差不多會注音了,我一方面感到失落,期待很久的大魔王莫名其妙就輕易破關了,一方面當然很開心,不用像漢字五百這樣一課一課慢慢累積、慢慢磨,真的很輕鬆,也可以慢慢進入到中文閱讀了。 我選了「我的故事小書包」來當一開始的指讀練習,大約一天一本。這套書字大,有幾本字數不多而且用字不斷重複,很適合當作初階指讀的書。記得兩年前購入這套書當共讀繪本時,兒子完全不買單,我們有一半以上的書都沒翻過就打入冷宮了,沒想到現在再拿出來非常驚豔,有幾本運用文字有趣,讓我想起了以前國小上國語課時被文字感受的美好。兒子的中文指讀從一開始的反抗,到現在愈念愈喜歡,日後他閱讀程度提升後將會有更多有趣的中文書等他,想到能跟他一起「共同閱讀」就覺得很興奮。 圖片是翰林課本首冊注音,對現在已經能中文自主閱讀的馬鈴薯頭已經是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