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了多語教育時間不夠用以後,馬鈴薯頭的英語一直沒什麼大進步,本來以為英語系列應該在寫完第一篇以後就要斷頭了,沒想到我竟然還有機會再寫心得文。
前陣子某天在群組聊自己孩子的英文進度,不少媽媽都說,群組裡的成功的媽媽們現在已經在帶四五歲的孩子看章節書了,自己的孩子還在幼幼班。我也附和說馬鈴薯頭現在只會說數字和顏色,也還在看非常基礎的Penelope卡通。
跟大家聊完以後我正好想到家裡之前買的Usborne貼紙書還有好多沒用過,就拿來跟馬鈴薯頭一起玩,因為書是英文的,我就很自然的用英文跟他對話,問他,你想把這個蘋果放在樹上還是地上呢?他一開始沒回答,逕自貼在地上,我就用英文重覆「on
the ground放在地上」等句子,講了兩三次以後,他竟然開始重複我的句子,然後還自己加碼「on the
grass放在草地上」。我立刻李組長上身,眉頭一皺,想著到底是誰教他grass這個字的阿?好像很久以前看過一兩次寰宇迪士尼的某一集,有一首歌有提到鳥兒在樹上還有洞在草地上,難道是從那邊學到的嗎?
我非常驚訝的繼續跟馬鈴薯頭玩下去,發現我講的英文他都聽得懂,他會先重覆我的句子,然後就會自己說了。馬上跟群組媽媽們分享,她們說是時間到了,輸入量到達一定程度就會輸出了。
簡單回顧一下我這一年來的歷程。一開始斷斷續續看的寰宇迪士尼主課程兩個月後,馬鈴薯頭對迪士尼產生排斥感,我們用了海尼曼、牛津樹等繪本走了幾次後,因為馬鈴薯頭沒興趣就停止了。最後他的英文時間只剩下非常偶爾會看的Paw Patrol,也就是汪汪對立大功英文版。可惜這個卡通我覺得節奏太快,聲光效果也多,對小小孩的眼睛和腦袋可能會有不良影響,只好把播放調慢,然後停止給他新的卡通。或許因為他發現怎麼看都是前五集很無聊,就漸漸的不點播了,我也順勢說這個卡通壞了。
今年五月回台灣時買了fly guy系列,他一開始還蠻喜歡的,願意乖乖坐著聽完薄薄的一本,但也是好景不常。後來我在衝中日法文,先是消化台灣搬來的六十幾本中文繪本雜誌,接著日本巧連智到貨,每天忙著看巧虎書和卡通都沒時間了,於是我們的英文書櫃就開始積灰塵了。到此他英語只剩下日常生活中偶爾聽到的爸媽的對話,會說「偶爾」是因為我跟先生平日晚上都會各自用中文和瑞士德文跟馬鈴頭互動,彼此講話的時間比較少,理論上只有假日馬鈴薯頭才會接收比較多英文。
馬鈴薯頭的英語愈來愈被我放牛吃草以後,兩個月前的某一天我突然良心發現,想再試一次被他嫌棄的寰宇迪士尼,這一次我們大概看了前三集他又不想看了。同時間我也帶了他重看他以前不喜歡的海尼曼,這次要求我念一次以後他也要念一次,我們總共念了大概五六本海尼曼以後,因為要跑其他語言又停了。
馬鈴薯頭因為托兒所滿了,從今年二月初開始,一週有一天去兩小時的英語play group,持續到今年七月才結束。本來還抱著很高的期望覺得能激發他講英文的動機,畢竟已經累積一定程度了。但我送馬鈴薯頭去,看到他們在帶的活動,例如老師輪流跟小朋友們說”How are you?”和”Good morning”以後,我就心如死灰,因為其他小朋友才剛開始,程度差太多了。
幾個星期前,馬鈴薯頭有天從托兒所下課後,竟然開始說英文的顏色,他說是他的哥們Samuel跟他一起說的,又過了幾天他開始對英文的數字有興趣,中文數完偶爾會興起用英文數。沒幾天後,我們一起玩貼紙書時,他終於開始喃喃自語說英語了! 我們家對英語教學一方面比較不積極,一方面卻是馬鈴薯頭部分的環境語,加上德語為母語的人學英語本來就會很快,所以我也不確定台灣長大的小孩子是否能複製這種放牛吃草的模式。但我想只要持續一點一滴的輸入,時間久了效果一定會看出來,更何況每個小小孩都是語言天才阿!
另外還可以創造一個說英語的活動,例如繪畫或貼貼紙書、洗澡等,活動進行時只跟孩子說英語或其他外語,這樣孩子會很清楚在什麼時候該跟爸媽說什麼語言,爸媽也不會忘記轉換語言。類似的方法還有在家裡跟孩子說英語,外出說中文,相反的也可以,但台灣路人對於說英語的總是特別側目,說不定還會跑來說教說孩子講中文比較重要,或是孩子要學好多語言好辛苦之類等令人傻眼言論。
不論用什麼教材,最重要的是爸媽自己調整好步調,不要急也不要灰心沒效果,也不要跟太厲害的小孩子比較,細水長流比較重要。英語的幼兒教材也非常豐富,也不要聽說某套教材很有用而把所有家庭資源都投注在這上面,沒錢有沒錢的玩法,更何況陪伴才是最好的教材阿!
馬鈴薯頭因為托兒所滿了,從今年二月初開始,一週有一天去兩小時的英語play group,持續到今年七月才結束。本來還抱著很高的期望覺得能激發他講英文的動機,畢竟已經累積一定程度了。但我送馬鈴薯頭去,看到他們在帶的活動,例如老師輪流跟小朋友們說”How are you?”和”Good morning”以後,我就心如死灰,因為其他小朋友才剛開始,程度差太多了。
幾個星期前,馬鈴薯頭有天從托兒所下課後,竟然開始說英文的顏色,他說是他的哥們Samuel跟他一起說的,又過了幾天他開始對英文的數字有興趣,中文數完偶爾會興起用英文數。沒幾天後,我們一起玩貼紙書時,他終於開始喃喃自語說英語了! 我們家對英語教學一方面比較不積極,一方面卻是馬鈴薯頭部分的環境語,加上德語為母語的人學英語本來就會很快,所以我也不確定台灣長大的小孩子是否能複製這種放牛吃草的模式。但我想只要持續一點一滴的輸入,時間久了效果一定會看出來,更何況每個小小孩都是語言天才阿!
另外還可以創造一個說英語的活動,例如繪畫或貼貼紙書、洗澡等,活動進行時只跟孩子說英語或其他外語,這樣孩子會很清楚在什麼時候該跟爸媽說什麼語言,爸媽也不會忘記轉換語言。類似的方法還有在家裡跟孩子說英語,外出說中文,相反的也可以,但台灣路人對於說英語的總是特別側目,說不定還會跑來說教說孩子講中文比較重要,或是孩子要學好多語言好辛苦之類等令人傻眼言論。
不論用什麼教材,最重要的是爸媽自己調整好步調,不要急也不要灰心沒效果,也不要跟太厲害的小孩子比較,細水長流比較重要。英語的幼兒教材也非常豐富,也不要聽說某套教材很有用而把所有家庭資源都投注在這上面,沒錢有沒錢的玩法,更何況陪伴才是最好的教材阿!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