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3-4歲的中文學習 (4) – 指讀的突破

之前的文章提過,我在馬鈴薯頭2-3歲時狠下心來投資連郵資將近台幣一萬的基礎漢字五百,下重本以後期望特別高,從兩歲半就試著讓他認字,失敗了就停止,想到再試。直到有一天發現他能區分出不同國字以後,開始每天追著他一天要念一課。一開始見獵心喜,發現他識字以倍數成長,但怕一停了就前功盡棄,所以患得患失。馬鈴薯頭到後期也愈來愈不想要指讀漢字五百,規定他只讀完才能卡通,他也會賴皮或直接跑走,我只好用我最討厭的方式,每次唸完一課給一個小禮物獎勵,才勉強指讀完一百字。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我有天把一百個字印出來,一個字一個字考他,他念得出來就放在綠色袋子,念不出來放在橘色袋子。結果發現他雖然看似學了一百個字,但只有約四十個字以下能在第一眼時就準確的說出讀音。這個結果讓我重新思考原本的教學方法,我認為只是追求進度說今天在第一百五十課之類的沒意思,不如穩紮穩打的多複習,練熟原本學過的字更好。我參考網路上中文老師設計的企鵝敲冰磚遊戲,設計了敲國字遊戲,要說出想敲的那個字的音才能敲,讓企鵝掉下去就輸了。一開始兒子玩得很開心,但玩沒幾回就開始亂敲不說音了,我每次都要重新排冰磚好累喔,於是就沒繼續這個遊戲了。除此之外,我還曾經跟他玩雪地寫字的遊戲,可惜次數不多。 接著我們在衝其他語言的緣故,漢字五百就被我們有共識的漸漸遺忘了。一直到一個月前我才驚覺這樣子沒進度不行,但每每提議要再開始都被打槍。不得已之下,我又試驗了另一個方法,就是把漢字五百課本其中五課掃描進電腦裡,自己做成有音檔的影片,每次在看卡通或電子書前,播放一分鐘左右的漢字五百影片給他看,因為影片短短的,馬鈴薯頭可能覺得不會花太多時間就接受了。 本來我要繼續做更多影片,但是做影片沒有一鼓作氣做下去時在很難持續,我後來連掃描課本都很懶, 覺得下班後好累能不能放過自己啊。復活節假期在西班牙南部度假時,雖不是每天但是會偶爾指讀漢字五百,兒子竟然沒再反對,默默地照做,也比較願意跟讀句子。前幾天晚上剛要指讀時,兒子突然要求我不要念,他要自己指讀自己念。 在開始指讀以前,看過很多前輩分享,也參考了蒙特梭利的識字敏感期,本來決定要四五歲再無痛的慢慢開始,但是漢字五百的特價讓我計畫無預警的提前了,根據自身的經驗,我認為海外孩童的識字可以在兩三歲時開始,一開始也許會花比較多心力,但之後能倒吃甘蔗,腳步也能放慢。四五歲再開始或許

幼兒教育(10) - 企鵝托兒所之缺點

企鵝托兒所的客層是外派人員或白領外國人,他們設計出來的課程例如每月的小朋友出遊行程和復活節養小雞的噱頭等,的確能打中很多爸媽的心。如果我們只去過這個托兒所可能也會覺得這裡是很棒的地方,但可惜的是,因為我工作搬家的關係,我們換過太多家托兒所了,有比較就有感受。 企鵝托兒所的缺點如下: 一、老師非母語。英文的老師是印度人,我們報名前雖然行政人員一直打太極,但我有一次自己跑去,剛好遇到印度人老師,我覺得她很親切,英文有口音也沒關係我能接受。如果我真的這麼在意要母語人士,就會送兒子去很嚴格的雙語蒙式了。但是連德文的老師都是非母語的,覺得是一個大扣分,明明這裡母語的老師這麼多,為什麼要找非母語的主要老師呢? 二、主要老師動作粗魯。正式入學前有兩週托兒所需要家長陪同的過渡期,我跟老公都有就近觀察一陣子。主要老師年紀比較大,在帶circle time的時候覺得感受不到她鼓舞人的熱情,有點德國大嬸晚娘臉,小朋友吃點心時,看她把水粗魯放在桌上,食物幾乎用丟的給小朋友,就覺得很不OK。但另一方面,有時候她在我面前誇獎今天兒子幫她做手做非常棒,然後偷偷跟我說孩子做的好的時候要鼓勵稱讚他,有時候又覺得她還不錯。 三、過於刻意和制式的美術課。兒子在前家可怕的托兒所因為太無聊了,創作過非常棒的作品,好幾張我都好喜歡,很有他自己的風格,畫面平衡顏色又美。之前的托兒所和我們都沒有給過塗色畫,我自己非常不喜歡給孩子塗色畫,沒想到這家托兒所每天都有塗色畫,有時候一天好幾張。我可以猜想塗色畫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孩子的手部肌肉,畢竟看到空白人的本能就是想要去塗顏色,但是我希望他的藝術課是無拘無束的創作,而不是一看到顏色就跑去塗。塗色畫不是不能給,而是要國小以後才給。兒子自從進這家托兒所以後,就幾乎沒有機會創作過自己的作品了。如果我當時知道這個問題,一定不會把馬鈴薯頭送去,可見得我有多在意。但既然已經進來了,前面的優點也的確不錯,只能暗自慶幸幸好之前是送鼓勵創作的玫瑰托兒所,企鵝托兒所的其他小孩子應該每個都被訓練得只會塗色吧。 四、留白時間。企鵝托兒所安排豐富的另一面,就是給孩子的留白間很少,從托兒所裡面玩具數量只有前一家托兒所的五分之一可以看出來,這裡不會給小孩太多的自由時間。雖然上課不見得就是逼小孩學習,但事實上的確是比玩玩具無聊。 五、看卡通 當初的中文課雖然讓我不期不待,但我以為

幼兒教育(9) - 企鵝托兒所之優點

我們從可怕的托兒所換到現在離家近的雙語企鵝托兒所已經一個半月了,馬鈴薯頭也開始習慣托兒所生活,我來分析一下我喜歡和不喜歡這家托兒所的地方。 喜歡的: 一、一個月一次的出遊和一個月一次去森林。上次是去蘇黎世的動物博物館,下次會去參觀FIFA總部。分成寶寶組和大孩子組,大孩子組是老師帶著一起去坐電車,然後在博物館的用餐區用午餐。森林行需要父母準備孩子的背包裡放水,孩子們走路到附近的森林然後野餐。 二、多語環境。我原本以為雙語是指一群瑞士小孩只跟其中一個老師說英文,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這裡很多小朋友根本就不太會說德語,目前觀察到至少有兩個小孩的母語是英文。所以馬鈴薯頭變成只會跟母語是德語的小朋友說瑞士德語,跟其他小朋友只好試著使用他不太靈光的英文。最大的驚喜是其中一個小女孩似乎是德國人和華人的混血,我只看過她說德語的樣子,以為她爸媽都是德國人,但馬鈴薯頭說她會說中文。 馬鈴薯頭的英文程度也大有進步,去沒幾天就會說too many cats,現在已經會造句了。前幾天早上跟老公用誇張的口吻說:the teacher said, what a mess。對英文也比較有興趣,我們去恐龍展拿回一張海報,上面寫的the world of dinosaur,兒子問老公怎麼唸,接著問world是什麼意思,環境語言的力量真的很強大。 三、課程用心設計。因為是連鎖托兒所,所有課程都是總部研究好決定的,他們各種節慶甚至情人節都會做應景活動,最近的復活節則是弄了孵蛋器孵出三四隻小鴨,養在托兒所裡。 四、每天都排很滿。除了週四早上的中文課是請外面的老師來上課,下午去兒童室內體育館彈跳的行程是固定以外,老師還會帶簡單的自然發音,或簡單複習單字。也幾乎每天都有畫畫或手做,不會有孩子太無聊覺得時間過很慢,或放孩子一整個下午都在無目的的玩玩具。 五、每天都出去走路。每天大概都會去附近的playground玩,大孩子必須要自己走路。馬鈴薯頭以前的托兒所都是有大花園,老師比較少帶出去晃,在花園玩的時候孩子比較不會一直走路或奔跑,以至於運動量不足。之前帶馬鈴薯頭出門,推車幾乎是必備,帶他去登山也常常不走硬要人抱。自從去了企鵝托兒所以後就脫胎換骨,竟然能跟我們去法蘭克福走一整天不用推車,雖然第二天就累到走不動,但表現已經可圈可點。 六、circle time。好像是美國的

多語教育 (6) - 多語兒和語遲兒(下)

時間到了Oli去做兩歲健檢的時候,當然什麼都回答不出來,醫生只問嫂嫂,他會不會說「是」和「不是」,嫂嫂說會阿,然後醫生就大筆一揮,下了「語言一切正常」的診斷。 婆婆也會幫Oli找藉口,說應該是羅馬尼亞文跟德文比較相近,Oli可能在遲疑要用哪一個語言回應,才會一直不開口。羅馬尼亞語是拉丁語系,跟西班牙文蠻像的,但跟日耳曼語系的德語其實一點也不相近。好吧,硬要拿中文跟德文比的話,羅馬尼亞文的確跟德文很相近。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Oli的語言仍然沒什麼大進展,三歲時大概可以說出二十個字。當嫂嫂把Oli帶到醫生面前時,Oli被問幾個問題都毫無回應。醫生請他把積木排高,他卻排橫的,醫生請他指出藍色的東西,他卻指出紅色的。那個兩歲時標準很寬鬆的醫生,突然面色凝重的跟嫂嫂說,Oli的語言完全不行,要趕快去排早療。大伯和嫂嫂的背景就像打雷一樣,完全無法接受這個診斷,認為Oli平常都聽得懂話,說不定是故意要跟醫生作對才故意做相反動作。 婆婆比大伯和大嫂更積極,買更多教具,有機會就跟Oli一起玩,鼓勵他說話。在那兩個月間,Oli的語言能力的確有進步了,也進步到能組簡單句子了,全部的人都鬆了一口氣。半年過去了,我也不好意思問他們的早療還在等待名單中,還是覺得沒問題已經不排了。 上週老公見到三歲五個月的Oli,跟我說他覺得這四個月下來Oli的語言好像沒什麼大進步,雖然會組句子了,但是非常少開口,語言程度比馬鈴薯頭兩歲半時還差。我自己觀察是覺得Oli雖然會開口,但是說的比較是表達需求的功能性句子,不是表達自己看法的句子。例如他會說「我要喝蘋果汁」僅此一句,而且喝完以後不用語言表達「這個好好喝」或是「我上次也喝過」等感覺性句子,或許是他天生就不擅於用言語表達感情。比較令我擔心的是,Oli的發音有點奇怪,感覺他發音有點辛苦不是很順,不知道是不是構音問題。 大伯和嫂嫂今年還是一貫的淡定,要繼續把孩子丟包到羅馬尼亞六星期。這個決定讓婆婆非常不高興,覺得要趕快把生活中最常用的瑞士德語程度拉上來,怎麼又要丟包了?婆婆擔心孩子們從羅馬尼亞回來的時候,已經落後的的瑞士德語又會更雪上加霜。 或許有些父母並不明白語言遲緩是多麼需要重視的事情,還有「早療」之所以重要,就是要愈早介入愈好。馬鈴薯頭自從能流暢表達後,整個自信心爆表,跟婆家的人也藉由言語交流愈來愈親近。語言遲緩到三歲以後會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