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灣三個星期後,馬鈴薯頭的中文能力進步驚人,很多用法或詞語都已經很準確了,偶爾有時他說得中文太道地還會嚇到我,問他是誰教的他也回答不出來。
回瑞士以後我們決定要讓他在識字敏感期之前專注在字彙的訓練,因為不管什麼語言,書寫的字彙都比日常字彙更難學習,更令人挫折,也特別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很適合我們學齡前時間多一點的時候慢慢磨。除了日常的深度繪本或橋梁書共讀以外,我決定先把重心放在成語的學習上,原因是成語比較有系統,而且有故事性。
一開始我計畫找繪本式的成語,讓孩子一天共讀一個慢慢學,但是搜遍了網路書籍,都沒看到一本滿意的。台灣出的成語書大多是以小學孩子為對象,圖少字多不適合學齡前,淘寶上倒是有不少成語的繪本選擇,當我還在猶豫時,搜尋了網路上一些成語卡通,發現中國也有不少免費的自製成語卡通,可惜發音腔調太重或畫得太醜。
無意間看到香港TVB在若干年前〔應該是九零年代〕自製的「成語動畫廊」讓我驚艷不已,網路上能找到的主要是粵語配音,國語配音資源比較難找,一集大約四分鐘,由一個長得像貓熊的博士和一個頭上有天線的機器人YY開場,通常是YY描述自己一段經歷,博士笑著跟他說你這不就是某某成語嗎?然後場景就帶到成語出處的時代,簡單扼要地敘述成語典故的故事。
成語動畫廊的優點是影片短,敘述非常流暢,裡面因為涉及中國古代場景,也會帶入一點稍微古裝劇的字彙,例如兵營、宰相、公子等詞,對於高年級以後進入中國古代文學小說很有幫助。卡通的中文腔調是典型的九零年代港劇配音腔,聽起來順耳不會太突兀。
缺點是畫質不太好,幸好對小小孩而言只要劇情好看就好了,比較不在意畫質。另外,香港的用語和發音和台灣有些許不同,例如卡通裡面的成語教的是「城門失火」,但台灣人比較常用的卻是「池魚之殃」。卡通裡面也會包含一些超級少用的冷門成語,例如我以前都不知道「葉公好龍」「盲人瞎馬」的意思,也會有「刻舟求劍」「按圖索驥」「圖窮匕見」這種課外書都幾乎不出現,只有考試會出現的成語。大家可以選擇跳過,但我們還是會慢慢跑完,只是之後複習會強調比較常見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