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嬰兒都是語言天才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嬰兒能把語言語言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可惜出 生半年以後,腦袋的不太使用的神經元就會弱化信號逐漸消失,過早接觸但沒有足夠的量或是沒有人用外語和孩子互動,都無法阻擋母語壯大以後取代其他外語發展的空間。也聽過從小一週一次第二外語陪玩的小孩,聽得懂單字但無法講句子,並且在四五歲以後對此外語興趣急轉直下,幾乎喪失了小時候培養出來的外語程度。
英語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就算父母有的認為自己的英文不好,但大部分都具有一定字彙量,只是能不能組句子或長篇文章理解力的問題而已。拿這個程度陪讀學齡前英文教材、甚至日常生活和孩子少量英語對話,都還算綽綽有餘。
另一方面,學生時代有接觸第二外語的父母本來就不多,第二外語學習到溝通無礙程度的又更少,要抽出時間重頭學一個外語也有難度,有些媽媽一開始利用youtube上的免費影片讓孩子培養語感和學一些單字,一開始會驚訝於孩子能輕易記住影片中的單字,但是接下來就卡關了,講話快一點的卡通爸媽和孩子都看不懂,又沒有適合教材把差距補起來。英文還有分級讀物和音檔或點讀,父母只要在旁邊盯著,就算不擅長英語也能一起進步跟著學,但第二外語很少有分級讀本,就算有也沒有音檔,像法語德語的Tiptoi點讀筆也是給母語小朋友用的,句子長單字也不是這麼適合初學者。目前的印象是一開始雄心壯志的媽媽找到合適的教材以後,就漸漸地放棄目標專攻英語了。
有鑑於目前觀察到的高失敗率,我自己也有點猶豫是不是要推薦其他媽媽讓孩子學齡前學第二外語,因為一旦放棄就代表之前的努力全部歸零,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目前我能想到,媽媽不會外語孩子還能學得好的,有兩個可能的方向。
一、固定上課。如果老師能有系統的教學,每堂課有一定的進度和目標,上課不只有增加名詞單字,還要帶入動詞和動詞變化、冠詞或助詞等,從簡單到複雜不斷地練習構句等,可以讓家長回家能幫孩子複習而不是自己接下當老師的工作,這條路走下來外語學習比較容易持續下去。另外共學讓家長對這個語言有基礎認識,比較能夠幫孩子找到更多資源。居住地沒有實體課程,線上外師也是一個方法,但是遠端掌控場面比現場更不容易,教師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都不擅長教孩子也沒系統性教材,只適合跟有一點程度的小孩純練習對話用。我們用到目前仍然不太推薦,不如把錢省下來買書。
二、靠閱讀進步。許多媽媽發現閱讀才是學語言之本,文法單字和語感等都能藉由自主閱讀培養,而且閱讀不受限時間和地點,利用空檔每天持續做五分鐘,幾個月下來都可以感受到孩子的進步。目前看到孩子外語有上軌道,但媽媽不會外語的,不少都是朝這個方向前進。一些四、五歲英文可以指讀的小朋友,通常第二外語的指讀也可以很快進入狀況。有的群組找到適合的第二外語分級讀本以後,集資請老師念音檔,聽說集資團的幾個孩子的第二外語學習狀況不錯,都能獨立指讀了。指讀雖重要但不是萬靈丹,最好還是配合簡單的音檔或卡通內化外語的語感,要不然可能面臨每個字都會念但整句意思看不懂的狀況。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