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沒有被爸媽特別培養什麼體育活動的我,除了國中時候喜歡打籃球,還真的沒有喜歡的運動,學校的體育課能不動就不動。後來結識一個很會打網球、很會游泳以及愛健身的台灣朋友,原來她父母從小就送她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所以她什麼運動都不錯,長大後也有進入網球校隊專精這項運動。她最近剛生完孩子,生產完兩周以後又去打網球比賽了,健壯得跟牛一樣嚇壞我們了。我和朋友的例子剛好看出從小爸媽刻意安排運動學習與否對孩子日後的影響,尤其我這種沒天分又沒後天花時間學習的,除了爬山慢跑騎腳踏車等大眾運動,很難在長大入門這些需要技巧性的運動。
去年底回台灣前我就幫馬鈴薯頭找走路或公車能到的足球、游泳和體操課,雖然當時的足球課是以三、四歲小孩玩樂跑跳為主,甚至不太踢到足球,但回到瑞士以後他仍然念念不忘。當我跟他提議去家裡附近的足球場學足球的時候,他興奮地跳起來期待地告訴我他想學。足球讓我和他親子之間意外增加好多樂趣,我們一起去家裡附近有名的FIFA足球博物館參觀,在樓上的足球闖關活動玩得很開心。假日一起去附近小學的足球場練習踢球,由我幫他看應該踢球的哪個部位才能踢得高,要怎麼樣用腳側踢球改變方向等。
上週請我那位網球好手的好友教馬鈴薯頭幼兒網球,本來已做了好惡分明的馬鈴薯頭可能會拒絕學習的準備,沒想到我朋友第一次教兒童就教得很有趣,一小時的課上完後,馬鈴薯頭還想繼續打,並意外地說他很愛網球,比足球更好玩。
如果當時回台灣時沒讓他接觸足球,或是上週沒有請朋友幫他上課,他可能永遠沒機會發展這些興趣。足球我們已經報名課程,會持續到明年以後參加足球社團,網球則是預計請朋友做些訓練,明年春天接軌家裡附近的網球社團。
NCBI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 一篇針對德國3-10歲學童的研究中*,發現有參與運動社團的孩子身體較健康,學業表現較好,比較不會發生同儕問題或過動症,也降低反社會人格或情緒問題的狀況。這個研究的結果和之前做過類似研究的結果相似,所以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男孩天生精力旺盛,也比女孩子容易出現不專心、情緒問題、反社會人格,因此更迫切需要培養一項運動當興趣。如果平時有運動或閱讀的興趣,在學校和同儕相處良好,應該也能降低在男孩子常常發生沉迷電玩的問題。就算是喜歡靜態活動的女孩子,出於健康考量更要鼓勵她們選一樣喜歡的運動。
除了學術研究上列出的優點,我認為運動能學習遇到每個瓶頸和挫折時想辦法堅持下去並突破,對人格發展有正向的幫助。此外,從小班上的體育健將人緣都很好,運動應該也能減少被霸凌的機率,也比較容易受邀課後一起運動,在校園生活會更有歸屬感。。
相較於在美國體育或才藝玩得出色能增加大學申請上名校的機率,瑞士這方面對於升學完全沒實質上的幫助,我只是很單純的希望孩子能活得更健康快樂。
* 附上NCBI期刊的網址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56309/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