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媽寶音樂 (23) – 循序漸進的教材

馬鈴薯頭很有音樂感,整天哼著聽過的歌玩玩具,還會自己從鋼琴找音彈奏喜歡曲子的主旋律。但鋼琴畢竟是靜態活動,與和同學一起踢球相較枯燥許多,也需要經歷過無數次的彈錯、不斷自我修正才能變好,在不斷的被糾正的過程中有時候會有比較大的打擊,心臟需要比較強大。 在試過非常多教材和方法後,我發現馬鈴薯頭完全不適合我小時候的學琴歷程。馬鈴薯頭的高敏加上容易放棄特質,遇到超出程度太多的會退縮,沒耐心不喜歡一首曲子練好幾個星期,所以教材選擇變得很關鍵。 我們試過多本海內外甚至日本的教材,最後在台灣的二手書店花了台幣二十元挖到天音出版社多年前出版的「快樂的鋼琴彈唱曲集」上冊。今年初立陶宛鋼琴家教挑了幾首左手伴奏是A-BC-BC的曲子給馬鈴薯頭練習,意外的發現他彈得還不錯。當時一首更簡單的曲子至少需要練兩週,到今年八月中我收回來自己陪練中冊時,進步到一週可以通過兩、三首曲子。 「快樂的鋼琴彈唱曲集」的最大優點就是曲子多到彈不完,如果遇到挫折感太大的曲子時,如果遇到太難的強迫他硬練下去只會變得抗拒或逃避,不如直接跳下一首,過幾週手指協調力進步後再回頭彈就無痛通過了。教材的左手伴奏技巧都很類似,多彈幾首左手A-BC-BC(-BC) 的曲子換和弦就會變順,曲子也會帶入更多變化,例如一首專練附點、一首學三連音、下一首是學六八拍或是琶音,每首曲子都只有一個重點,不用怕一次跳太難。 或許當年的教材都不適合初學時的馬鈴薯頭,因為C大調沒練幾首,音符位置沒熟悉到反射動作,就要開始彈奏一個升降音符的G或F大調,馬鈴薯頭的頭腦處理器效能不足非常辛苦。「快樂的鋼琴彈唱曲集」則是大反其道,一開始就C大調先練個100首,等到視譜能力成熟後才引入難度和伴奏相同的其他大調曲子,難度就會降低很多。 我也把驗收範圍從一整首曲子變成曲子中的一行,只要這行重點有掌握到就通過,不要求整首苦練到流暢,馬鈴薯頭不用忍受長時間彈同一首曲子比較有新鮮感,也避免了重複練習到最後都沒在看譜而是練手指記憶,所以他也沒有我小時候彈琴不看譜、視奏能力差的缺點。馬鈴薯頭一開始需要分手練習,練了幾十首後難度稍低就可以直接視奏了,彈奏新曲子的痛苦指數也降低了,只是在進化到這個程度之前,還是必須要經歷視譜找音的痛苦。 練習動力不足一直是馬鈴薯頭的問題,連Duolingo或是叫他算幾題Beast Academy的數學都需要用幾分鐘的影片交換。鋼琴的挫折指數
最近的文章

媽寶音樂 (22) – 我們還沒放棄鋼琴之篳路藍縷

暑假期間在台灣待了三週,後來花了兩週把日本從廣島玩到京阪神、河口湖、東京,精神上雖放鬆但忙到沒時間寫文章。現在已經回來一個半月了,原本想寫的台灣暑假遇到超棒的才藝班和馬鈴薯頭去朋友家營隊和借宿一週,卻發現細節已經記不清楚了。 很久沒寫鋼琴了,因為過去一兩年實在沒什麼進度,換過無數個老師,從自己教到放棄外包這個輪迴不知道走了幾次,中間連老公都問我什麼時候要放棄鋼琴,我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跟他耗,對我而言就好像在隧道裡摸黑走著,不知道哪時候才能看到出口的微光。 我們的鋼琴血淚史開始於馬鈴薯頭三歲十個月,因為Yamaha鋼琴從唱歌和聽力訓練節奏和音感的方式深得我心,知道蘇黎世中心有開班,我不辭辛勞的每週六早起送他上課。馬鈴薯頭身為班上最小又最坐不住的小孩,上課一枝獨秀的不專心,有時候在地上爬,偏偏班上其他小朋友都超級配合,讓我更顯困窘。後來的發表會馬鈴薯頭也毫無意外的成為全班唯一一個不願意參加的,沒想到在演出前一次上課被老師說服願意上台,完成人生第一場鋼琴表演,跟大家一起合奏超簡單的Hot cross bun。 瑞士的音樂學習人口無法跟台灣相比,為了避免有人不續上浪費團體班的名額,蘇黎世的Yamaha班規定一次至少要學一年,滿一年後情況也沒好轉,我才狠下心退出。 後來我拜託台灣的Yamaha老師幫我們遠距上課,馬鈴薯頭喜歡老師,但是沒了新鮮感後又坐不住了,老師只好讓他天馬行空的學簡單的作曲。接著換到線上平台的遠距鋼琴課,遇到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師,很配合地每次上課前先彈馬鈴薯頭指定喜歡的曲子,讓他有期待感也有效果,後來又毫無意外的大走鐘。後來試過很多課都找不到能治得住他的老師,終於在快六歲的時候送到音樂學校上課。 馬鈴薯頭的老師是個演奏技巧超級強的人,連彈小蜜蜂之類的簡單曲目音色都超級好聽。一開始他們相處得很好,馬鈴薯頭的手型也有改善了。因為他無法自己看譜 (是的,Yamaha都學過但還是學不起來),老師把曲譜和鋼琴貼上了不同顏色的小圓貼。正當馬鈴薯頭漸入佳境時,新老師光環也漸漸消失中,最後一個多月又走鐘。 在老師建議下退課後我還不想放棄,找到了在這裡主修鋼琴的台灣學生,每週日就算下大雪也要花兩小時來回,只為了上三十分鐘的課。老師雖然年輕但是不會被馬鈴薯頭吃得死死的,跟他討價還價後約定每週要練琴四天,我也順勢推著讓他養成練琴的習慣。上幾個月後因為老師的費用大漲,還有通勤時間太長

回台小記 (27) – 千萬不要鐵齒的視力檢查

馬鈴薯頭爸小時候曾短暫戴過一、兩年遠視眼鏡,矯正回來以後一路念到博士都沒有近視,三十歲左右的視力是1.2,現在可能退化到1.0或是再低一點點。 馬鈴薯頭小時候偶爾會說有點頭痛或是眼睛看近的時候不舒服,一年多前在兒科醫生用視力表檢查後懷疑有遠視,可以選擇再觀察或是轉診到專科醫師,馬鈴薯頭爸也沒再繼續轉診。一直到我們回台灣,我突然想到住家有一間很有名的眼科可以去做檢查。 打電話想要預約但櫃台說只接受現場預約,早上九點家長可以先去排隊預約當天下午或晚上的門診。馬鈴薯頭在台遊學期間真的很忙,找到一天空檔結果診所五月一日公休撲了個空。接著找到週六的空檔想說萬無一失了,沒想到早上九點準時去時已經大排長龍,預估我們十一點要去上滑雪課應該是來不及,只好又放棄了。後來跑去韓國玩了五天,回到台灣以後已經是遊學的最後一個禮拜,排除萬難早上八點五十五分去排隊時,前面已經有九組人在門口等開門,但總算是掛到了。 當天晚上帶馬鈴薯頭去自費看診,小小的診所裡面已經摩肩擦踵,只要起身以後就找不到椅子坐了。馬鈴薯頭先做了比上下左右的物理性檢查,接著再用驗光機驗一次,然後又等了一陣子才進診間,醫生拿出檢測結果告知「已經近視五十度了」。我跟馬鈴薯頭當下很晴天霹靂,本來不是懷疑遠視,怎麼突然就變成近視了? 醫生人很好的說可以再檢查一下是假性近視還是永久的,我們又在診所裡點了三次短效散瞳,雖然點的時候很刺痛,點完以後近的東西看不清楚,但馬鈴薯頭還是很勇敢的忍受散瞳的不適。最後再做檢查時,很幸運地真實度數是遠視125度,剛剛量出來的是假性近視。 眼科醫師開了0.01%的低濃度散瞳劑阿托品,我再三確認會畏光嗎?是長效嗎?醫生說這是長效低濃度的不會畏光,是這幾年才出來的新產品,過去只有濃度高的散瞳劑。 原來近視是很難早期發現,通常孩子告知遠的有點看不到的時候,可能已經近視100-150度了,馬鈴薯頭被量出50度近視時也從來沒有說過遠的看不清楚。而且量出1.0的視力並不代表沒有近視,也有可能已經是近視50度了。在台灣要定時去眼科檢查排隊很麻煩,在瑞士的專科醫生更難約而且很貴,為了避免重蹈覆輒,就算有點散瞳還是希望能隨時掌握眼睛狀況,終於下定決心買了一直覺得很貴捨不得買的家用驗光儀。 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馬鈴薯頭在台灣被量出近視是因為遊學時上課或功課用眼過度,或是台灣的建築物太密集讓眼睛無法休息,抑或他原本就已經有假性

回台小記 (26) – 正面的遊學印象

在台灣的最後一個星期,馬鈴薯頭在生活課上學到了下雨歌,回家就唱給我聽「唏哩唏哩嘩啦嘩啦雨下來了,我的媽媽帶著雨傘來接我。」我開心地陪他一起唱了好多次,唱著唱著眼眶也濕潤了。這是我早就遺忘在記憶裡的、曾經很喜歡的童謠,這首歌串起了正在遊學的馬鈴薯頭和國小時代的我,在不同時空下卻有著類似的國小生活體驗,能有機會來到台灣國小遊學真是太美好了。 這次遊學我們也有很多喜歡的地方: - 數學不死板 我們遊學期間時數學回家功課是大量的做類似應用題,讓我原本以為台灣的教學是刷題為主。直到最後一個星期課本開始進入除法的前導,用應用題和畫圈來把一個數字平分成好幾個小數字,循序漸進傳遞除法觀念。上課時讓小朋友一組四人玩課本附件的乘法撿紅點,小朋友玩得開心又能加強乘法運算速度,整體教學上比我想像得更活潑有趣。 - 美術課主題材料多元 馬鈴薯頭的瑞士小學有非常強的手工藝課,教縫紉、用釘版穿線做藝術品等,但是沒有專門做平面繪畫的美術課。 馬鈴薯頭的台灣國小低年級課表上沒有美術課,由非美術系畢業的班導利用生活課來上,馬鈴薯加入的第一個星期結合摺紙和繪畫,教小朋友折很簡單的雨傘,再貼到圖畫紙上創作。馬鈴薯頭不想畫下雨的場景,就把折出來的傘變成陽傘,跟擅長畫的汽車結合起來。接下來一週用類似香水豆的有顏色的豆子,貼成一幅小畫,也有一堂課是製作自己的大富翁。 馬鈴薯頭的美術課用了很多不同的素材來刺激創作,看得出來他非常享受上課時光,也激發了很多創意。 - 故事媽媽 學校一週裡面有幾天早自習有故事媽媽,把預先選好的橋梁書投影在教室螢幕上,簡短的講著書裡面前幾章的劇情後,就翻了翻手中同一本的實體書後面幾章的圖片,告訴小朋友之後會很精采喔,想要知道劇情請自己到圖書館借來看。 馬鈴薯頭回家以後告訴我故事媽媽念了閱讀一二三的狐狸金杯,他很想要知道劇情。我們回瑞士後就上 Hyread 借了電子書,一下子就念完了。很意外一向怕鬼的馬鈴薯頭喜歡聊齋,故事媽媽能激發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真的是很棒的制度。馬鈴薯頭問我為什麼瑞士的小學沒有故事媽媽呢?

回台小記 (25) – 文化衝擊第二彈

現在來說說馬鈴薯頭遊學時的文化衝擊第二彈。 - 服裝儀容 早上進學校要紮衣服、制服外套拉鍊要拉上去,要不然會被學校人員攔下來,但是進入校園以後這些服裝的規定就可以不用遵守了,很多孩子進校園就把上衣拉出來了。 身為轉學生的馬鈴薯頭沒有被提醒這些規定,都是看身邊同學或自己被攔下來才慢慢知道這些規則。有天他才在慶幸自己進校園時衣服有紮進去,沒想到馬上被攔下來,因為第一次穿制服外套,不知道拉鍊要拉上去。即使是週三便服日還不能忘記要掛名牌,要不然又無法在早上闖關成功。 跟班導聊天以後才知道,每個學校對於服裝儀容的要求不同。本小學廢掉制服只保存體育服當制服,附近的另一所 A 小學可以穿便服上學,只有體育課要穿體育服,旁邊新創立的滿額的 B 小學反而走回了傳統制服和體育服分開的制度。 透過馬鈴薯頭的眼睛讓我開始思考服裝儀容的要求是否有必要,如果有,是不是應該讓孩子體會制服代表學校,讓他們自動自發維持,而不是為了怕被處罰才去做。  - 對孩子的尊重 馬鈴薯頭上幼稚園時,老師會在 8 點 35 分才打開學校大門,然後站在門口一個一個跟進門的小朋友握手並說:「早安,盧卡斯」,「早安,提摩」。第一次看到時讓我很驚豔,老師把小孩當成一個成人來尊重,把對其他成人該有的禮貌同樣的拿來對待小孩。 瑞士的小學老師也會管秩序,大多是態度嚴厲地請小朋友停止,嚴重一點就隔離那位無法控制自己的小朋友到另一個地方,但不會對小孩吼叫,我想那是因為他們也不會任意對其他成人吼叫。 我們的班導這方面拿捏地很好,對每位小朋友都很尊重又管得動整個班級,但 兩位科任老師讓他有點驚嚇和反感。一位老師對於排隊要去其他教室時有點吵鬧的小朋友們大吼,另一位老師只因為上課時有兩位同學吵架,就處罰全班那堂課都不能做預定的活動。現在這個年代還在小學實行類似軍營的連坐法,讓人有點驚嚇。 - 扣分制 馬鈴薯頭的學校似乎流行扣分制,沒帶帽子升旗會被扣分、體育課沒帶跳繩也會被登記。班上有位心智發展沒有跟上的男孩,上課時會癱在椅子上,老師屢勸不聽後就開始扣分,課上完了分數也扣光光了。 馬鈴薯頭問我分數能做什麼?我跟他解釋老師上課會打平時成績,作為期末總評分的依據。要讓孩子聽話有很多方法,瑞士可能會在嚴重時有小處罰,但不會用分數當手段。 - 莫名其妙的管教魔人 在我們在小

回台小記 (24) – 班上的另一面

我在台灣的住所是上大學後家裡才搬來的,整個方圓五公里內我只認識右邊隔壁的鄰居。家裡附近很熱鬧,兩家安親班是走路一分鐘的距離,還有另外三家補習班走路三分鐘內會到。自從馬鈴薯頭開始遊學後,會在路上頻頻遇到遇到剛從安親班放學的同學前來打招呼,比我還像在地人。 在最後一天到教室找班導之前,我們只有簡短的在聯絡簿上交流必要事項,我避免用line聯絡老師,希望老師減少有必須回訊息的壓力。直到最後那天班導侃侃而談地回顧馬鈴薯頭的遊學生活,才放心地和她聊了很久,同時也知道了很多二年五班的事情。 班上之前有在英語系國家長大的孩子,來的時候完全不懂中文,老師一開始每天都很燒腦地國語課和數學課逐句翻譯給他聽,硬逼自己雙語教學。小孩的學習能力驚人,一年後對他講英文小孩還會回中文呢!老師一開始聽到馬鈴薯頭要加入還有點擔心又要重啟翻譯人生了,幸好驚喜地發現馬鈴薯頭的中文說得很好,也練過寫字和閱讀。 國外小朋友在台灣待了一年後回去了,其中一位兄姊在台灣待了兩年,因為外公外婆沒體力帶,下課後就送去安親班。老師讚嘆地說哥哥從一開始不會說中文,到後來在四、五年級的社會科考試還能考八十幾分,但姊姊就沒能適應台灣的生活提前回國了。 班導會跟福利社連線交流資訊,從福利社阿姨的口中,老師也知道馬鈴薯頭常常去福利社報到。我們聊到馬鈴薯頭入學的第一週,一位女同學要求要買小禮物才願意帶馬鈴薯頭去福利社。老師有點無奈地說,這個女同學從二年級開始出現了喜歡用物質交換的行為,例如要給我什麼東西才跟你當朋友。老師也因此找女同學談了好幾次,可惜還是沒能完全導正。 當超貼心的班導在知道馬鈴薯頭某天帶了幾百元要去福利社買冬季制服外套時,也趕緊跟福利社通風報信,要阿姨幫忙注意一下,避免有中高年級的同學看到馬鈴薯頭帶這麼多錢起了邪念。 雖然班上大部分的同學都很天使,很遺憾的還是有上述的女同學物質交換以及霸凌事件。班上有位同學心智發展沒跟得上,很多事情反應比較慢也不太懂,或是把同學的飲料喝光。有些男生會故意欺負他,例如訕笑地模仿他說話的樣子,或是經過他身邊假裝跌倒誣賴他,玩鬼抓人的時候因為這位同學不懂「最慢碰到地的人就是鬼」,所以一直要當鬼,但因為他當鬼都抓不到人,所以變成一場遊戲有兩隻鬼才好玩。老師已經規定大家不准模仿這位同學的行為舉止,還是無法完全杜絕霸凌。 跟老師交流了這麼多班上的情報,我的腦袋

回台小記 (23) – 入學前的超級大富翁

這次去台灣小學的遊學花了我不少時間釐清入學資格,雖然之前文章有大概提過入學方式,還是在這篇統一整理一下,並附上我辦理依親居留的落落長血淚史。 要能進台灣小學 依難度 大致分成四個方式: 一、幽靈學生:自己跟學校講好,搬一張椅子隨班附讀,這個需要各憑本事運用學校行政人員的人脈,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困難。 二、僑委會戀念台灣:每年申請規定都不太一樣,唯一不變的就是時間地點限制很多,學校選擇少,先報名可以優先被分發。優點是只要父母一方有台灣國籍即可,小朋友不需要有身分。下個學年的申請到今年的5月28日只剩下一天了。簡章上的年齡是6-15歲,不曉得是申請時6歲還是就讀時需要6歲,想要早讀的或許可以在5歲的時候就預先申請隔年6月的遊學體驗。 三、申請台灣護照 + 入籍:如果是女兒沒有兵役考量大多會走這條路。 四、依親居留證:辦理依親居留是設立了一堆魔王關卡的超級大富翁,上一秒才開心骰子丟出個六步,下一秒可能就踩進陷阱被送回起點。 首先是 1) 結婚證明和 2) 孩子的出生證明。這兩個文件在瑞士已經數位化,上網申請付費後就會寄到家裡,比較麻煩的是我結婚和孩子出生的地方都不同省,所以收到後要分別寄去各省秘書處。以上都要跟時間賽跑,因為瑞士的台灣代表處只接受三個月以內的文件,超過了要全部重來,每一份文件都是好幾張鈔票。 差點讓我們卡關的是 3) 六歲以上孩子需要附的 MMR 疫苗證明或健檢證明。 健檢證明可以在國外或台灣的各大醫院辦理。我們趁暑假回台灣去醫院排了一個下午的隊,好不容易輪到的時候,醫院問我們有沒有帶小朋友的疫苗證明?沒有的話需要抽血檢驗是否有 MMR 的抗體。有些人的體質打完疫苗後血液裡不會有抗體,也就無法通過體檢。因為這個風險讓我們放棄體檢,想回瑞士走驗證疫苗證明這條路,沒想到踢到一個大鐵板。 疫苗證明在我居住的省是由一個奇怪的機關驗證的,門房臭臉地刁難我疫苗證明上只有診所蓋章,沒有醫生簽名。我們早年因為工作搬過家, MMR 第一劑注射的診所離現在住的地方車程單趟一小時,另一劑的診所車程單趟要兩個小時,更別說要多花好幾千台幣的火車票費用。後來心一橫賭賭看,辦理依親居留沒有規定要打兩劑,我驗證近的那一家就好,於是花了兩個多小時來回給滿頭問號的醫生補簽。我們兒科醫生執業三十幾年了,從來沒有聽說過診所章不行,我們